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99萬,比去年增加19萬,再創歷史新高。近日,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我市不少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甚至部分熱門專業的就業率也較前幾年有所下降。
就業難,究竟是受大環境影響,還是學生自身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高職、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依然高達95%左右。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總量大只是原因之一,高校學科專業比例失調、人才結構失衡也加劇了就業難。
3月考研成績公布后,戴佳佳整整難過了一周。
戴佳佳是西南大學大四學生,自我評價成績中等。“同學們去年就開始找工作,我頂著壓力考研。”戴佳佳說,“結果我連面試都沒進。”為此,戴佳佳不得不加入求職大軍,但奔走一段時間下來,依然無果。
戴佳佳的遭遇,只是眾多高校畢業生求職遭遇的縮影。信息源:惠州人才網_www.0752rc.cn_雄鷹標志<;/span>
為找工作自掏腰包去培訓
在考研失敗后,3月底,戴佳佳找同學要了簡歷模板,花580元買了套正裝,加入求職大軍。“前后跑了17場招聘會,簡歷只投出去5份。”她說,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她只要得到消息,就要跑去碰碰運氣,“可能是自身能力和專業受限,感覺連人家的應聘門檻都夠不上”。信息源:惠州招聘網_www.0752rc.cn_雄鷹標志
拿著簡歷投不出去,戴佳佳覺得是自身的問題。她從人才市場出來后,直接去了培訓中心,花1800元報了一個“會計與文員集訓班”,希望快速掌握辦公室文員的基本要領,再殺回人才市場。戴佳佳說:“還有不到一個月就畢業了,壓力前所未有的大。”
投上百份簡歷石沉大海
而戴佳佳的遭遇,只是眾多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的縮影。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2009級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方向學生黃波,從去年9月至今,已投遞了上百份簡歷,至今仍在職場苦苦尋覓。
黃波找工作的地點主要在重慶和他家鄉沈陽,主要是與其專業對口的工作,比如,民營、臺資、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以及與心理咨詢相關的崗位,他獲得了10次面試機會,但面試后都沒了下文。“寒假在沈陽某企業面試時,面試官直接勸我改行。”黃波當時挺受打擊,但他仍表示“暫時不考慮其他的工作”。不過,現在黃波已在全國范圍內撒網。
提前一月遞簡歷順利簽約
對王牌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危機感同樣存在。
王喆來自重慶大學熱門的電氣工程學院,該學院學生被其他人“羨慕嫉妒恨”地稱為不愁工作。然而,王喆去年國慶節就開始在張羅工作的事。當時剛進入大四的他回到了家鄉德陽,但并不是為享受悠閑假期,而是為求職做準備。
“希望在畢業后能夠回到家鄉電業局工作。”王喆主動投遞了簡歷,希望能給企業留下真誠主動的印象。一個月后,校園秋季招聘的高峰期,德陽電業局來到重大招聘時,王喆立即再次投遞了簡歷。當時,對方工作人員認出了王喆并與他聊了幾句,這讓王喆高興不已:“說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后來,王喆順利通過了當天的筆試,并享受到免面試政策,順利簽約。
1500人應聘434人達成意向
5月22日,重慶市“2013年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校園行活動”校園招聘會走進某大學。據統計,招聘會上有64家單位,提供了1800余個崗位,而該校有1500名應屆畢業生報名參加,但當天達成意向的僅434人。
“多是招理科生的,簡歷都投不出去。”參加當天招聘會的學生張亮說,他從去年11月開始參加招聘會,但至今沒有找到工作,“看到企業和崗位不少,但自己能滿足條件的卻不多”。
據市教委統計,2013年,重慶市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16.3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1萬人,創歷史新高。
重慶師范大學招辦主任楊云介紹,到2月初,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40.94%,同比下降4%,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記者調查發現,即使一些較熱門的專業,今年就業率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到5月中下旬時,去年就業率達到92.6%的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就業率為83.2%左右;重慶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的就業率為86.7%,但2008年時曾達98%。
原因
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 企業用人減少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而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今年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顯示,今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近15%。畢業人數持續增加,同時由于經濟形勢變化導致用人崗位減少,今年畢業生將面臨更嚴峻的就業形勢。
楊云說,就業基數增大,就業難度增加。從校園招聘會來看,用人單位的招聘熱情普遍降低,加之部分畢業生就職期望過高、定位不準,使得就業情況難令人滿意。
“應屆畢業生與成熟人才的競爭,是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另一個原因。”匯博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專家汪鄲以房地產、建筑、裝飾行業為例說,5月份匯博人才網共收到115939份求職書,其中應屆生24256份,占20.9%。汪鄲說:“原因是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精簡和謹慎招人,對人才上手能力、經驗要求更高,部分企業選擇招聘成熟人才而不是應屆生。”
“對應聘的崗位及自我都不夠了解。”重慶猛將廣告公司負責人魯巧恒說,很多學生僅僅因為要畢業了,才匆匆來找工作,并沒有做好準備,缺乏職業規劃。聯英人才市場副總曾華表示,目前,應屆本科生對薪酬的期望一般在2800元~3500元。而企業給的待遇往往只有1800元~2000元左右。雙方對薪酬的態度也是大學生難就業的原因之一。
人才結構嚴重失調 擴招加劇失衡
有觀點認為,總量過大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罪魁禍首”。但新華社在《就業難僅僅是總量過大嗎?——大學生就業難之問》一文中指出,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足15%,不但低于美國,更遠低于周邊的日本、韓國。從占人口比例看,我國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該文進一步指出,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的緊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困難,這說明人才結構亟須調整。過去10多年,部分本專科院校大量擴招。工科專業需要大量的設備,人才培養成本高,而中文、英語、新聞等基礎類學科一本書就能開課,金融、財會、管理類專業“外表光鮮”,成為擴招的首選,學科專業比例失調的現象因此逐年加劇。
新華社在文中稱,近年來,類似“農民工工資超過大學生”的報道時有所見,江蘇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這正是因為市場規律發生了作用——某些專業畢業生出現過剩,供大于求,薪酬就會下降。這位負責人指出,高學歷并不等于高能力,因此,盡管市場緊缺高技能人才,部分專業畢業生就業仍然困難;而畢業生有一技之長,就業才能無憂。
新華社在《“史上最難就業季”使人愁
高職中職生就業卻無憂》一文的調查中也證實了這一點。重慶市永川區有高職中職院校18所,在校學生超過10萬人,被譽為“職教之城”。永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趙德君介紹,永川區連續8年高職就業率在96%以上,中職在99%以上,今年雖然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企業訂單式培養有所減少,但整體就業率仍然能超過95%。
應對
鼓勵創業帶就業 建高校人才需求預警系統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教委今年要求各高校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開辟專用場地建設創業孵化基地、設立校級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探索設立創業工作指導站等,幫助大學生創業。
同時,今年市教委還將啟動“雙千”培訓計劃。一是“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計劃”,組織1000名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二是“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能認證培訓計劃”,全年為1000名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另外,為讓高校的人才培養結構更好地與社會需求對接,我市還將建立高校學科專業人才需求預測預警系統,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將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我校將結合 三支一扶 、 雙特計劃 、 西部計劃
政策,鼓勵畢業生從基層做起,去支農、支教、支醫、扶貧。”楊云介紹,為提高就業率,該校在各學院就業工作考核中設立了就業工作指導服務獎。同時,還會出臺政策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帶動就業。
而重慶大學職通社對15名順利簽約的求職明星調查顯示,有12名學生稱,他們成功求職歸功于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面試時,溝通是關鍵,靈活是重點。”重慶大學機械學院的林耿濤是唯一一個以本科生身份走進一汽大眾的應屆生,在他看來,良好的交際能力是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的必要條件。還有2/3的求職成功者認為,決定求職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實習經驗。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